个人channel,记录生活与发现
频道聊天室:https://t.me/fishome
《我们的孩子在呼救》
作者: 谢依婷
出版社: 九州出版社
出品方: 后浪
副标题: 一个儿少精神科医生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
出版年: 2024-5
页数: 224

◎“这孩子怎么什么都不说啊!”其实孩子什么都说了。

孩子的沉默、愤怒、自伤背后,藏着一颗很想被看见、被爱护的心。

◎你可能以为……

“还是个孩子而已,会有什么压力。”

“孩子只是多愁善感,在无病呻吟。”

“什么都不谈,孩子就什么都不知道。”

“孩子是故意特立独行,孩子气地反抗。”

“我的孩子,当然我最了解。”

这本书或许会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,帮助你真正看进孩子的内心。

◎真实还原20余个发生在儿心科诊室的案例,一方面帮助读者了解真实的儿心科诊室日常,另一方面帮助读者透过这些孩子的亲身经历,学会识别压抑孩子的求救信号,在孩子“下坠”之前,稳稳地接住孩子。

◎关注三类孩子:压抑自伤的孩子、被忽略的孩子、与疾病共处的孩子。解读来自孩子自身(多动症、抑郁症、孤独症、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)、家庭(单亲、离异、丧亲等)、同辈(同学排挤、校园霸凌、早恋等)、社会(性侵、对精神疾病的歧视)等方面的压力。

◎作者是儿少精神科专科医生,她的笔下不仅有专业的解析,还有无限的温柔,文字虽不煽情,却极打动人,让人忍不住一次次为她笔下的人物落下心疼、感动、欣喜的眼泪。

.

●内容简介

孩子没有说出口的话,往往是最需要我们去倾听的,而这些看似没有说出口,其实已经由他们的行为表达了。

如何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,看见他们的内心?谢依婷医生通过温柔的笔触,将20 余个伤痕累累的孩子的生命碎片写成这本书,带着我们一起倾听孩子们无声的呐喊,逐渐明了:大人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,可能是令孩子窒息的压力;大人不理解的情绪波动、行为变化,正是孩子释放的求救信号——“请你们真的了解我!请你们好好爱我!”这样才能看入孩子受创的心,找到伤的源头,从而理解、接纳孩子,让他们更有力量地成长。

#心理学 #儿童心理学 #家庭 #原生家庭
我们的孩子在呼救_一个儿少精神科医生与伤痕累累的孩子们_谢依婷.pdf
4.7 MB
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
作者: [美]洛莉·戈特利布
出版社: 果麦文化/上海文化出版社
原作名: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
译者: 张含笑
出版年: 2021-7-28
页数: 460

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,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。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,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、最脆弱的一面;也是在这里,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,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、成长与改变。
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,让我们发现: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,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——爱与被爱、遗憾、选择、控制、不确定、死亡,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,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、找到希望。
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——它荣登《纽约时报》《时代》《人物》《综艺》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,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、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,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。刚上市一个月,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《纽约时报》畅销榜;出版两年来,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,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,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,由曾出演《绝望主妇》的知名演员伊娃·朗格利亚担纲主演。
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、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·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:“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,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:这么大胆、这么直白、这么多好故事,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。”
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,并写下推荐序:“读这本书的过程,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。越往下,越是晦暗幽深,于无声处听惊雷。”

#心理 #心理学 #心理治疗
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.epub
888.5 KB
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.mobi
1.3 MB
 
 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