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channel,记录生活与发现
频道聊天室:https://t.me/fishome
#途记
这两天一同实习的同学说我会训学生,我该不会适合当个教导主任吧?
跑上楼去房间拿钥匙,推开房门忽然大脑一片空白,赶紧杵着不动弹,屏住呼吸回忆自己上来干嘛,实在想不起来便懊恼地下楼去;

打开冰箱门去拿牛奶,在打开冰箱门之后看见有草莓,拿去洗着洗着洗完了才想起来啊哈我是去拿牛奶的;

想起一件超好笑的事情要跟朋友分享,哈哈哈哈赶紧点开他的微信,然后,忘了要说啥,抓耳挠腮呼吸不畅如临大敌恨不得时光倒流。

你并没有老年痴呆,这种迷之健忘现象叫做门口效应(the doorway effect),由于人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处理大量信息,必须清空一些在它看来没用的东西,在进入新环境时,旧环境的记忆被保存为“备用资讯”或被删除,造成人们的记忆断层。

简单来说,就是新场景加载完毕,存档却丢失了,更要命的是,很久以后存档又浮现在脑海中,会催生出一种对自己记忆无能的愤怒。
#途记
这两个月电费离谱,一个月一百五十多度电。
查了半天发现有可能是热水器的问题。后来发现一晚上什么也没用就跑了3度电,实在是离谱。
看看今天回去新发现。
欢迎收看连续剧电力侦探。
可以根据剧情找av吗 from 𝐄𝐫𝐢𝐜 𝐋𝐢𝐚𝐧
关于图片素材管理的一点讨论,不知道有没有用,先贴在这里。
我自己使用 Billfish 管理图片素材和自制素材,图片素材管理分为三部分:收集、整理、搜索。整理是我遗漏的部分,因为缺少了这一步,所以搜索起来特别麻烦。

收集:通过浏览器扩展来把网页中有价值的图片收集到Billfish浏览器收集素材文件夹,借助自动化工具将手动下载的图片也放入这个文件夹。

整理可以分为三步:
1. 文件重命名。把重命名过的文件和未命名的文件分别存放,只有命名过的文件才会放到 Billfish 的库当中。命名重点强调意义,即围绕图片本身命名,就好似淘宝商品标题,便于后续检索。我也尝试过给每一个素材加时间戳,但效果不大,因为当我保存素材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会什么时候用到,我使用素材的时候也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保存的;
2. 建立文件夹层级。文件夹和标签管理不同,文件夹管理天然具有排他性,例如我会经常保存插画素材,插画就有不同的分类,例如艺术插画,商业画,北欧风,3D风,日系,像素,扁平,矢量,古风,水彩……根据你的领域来构建这个层级。这个层级之下我还建立了几个画师单独的文件夹;
3. 标签体系。这个比较成熟,在少数派等各大网站都有教程。可以分出两三个标签打颜色,分出一到两个标签写风格,一两个标签给图片类型(插画?图标?文本框?)图片标签和备注也可以围绕图片关键词来写。需要注意的是,写文件名时可以任意发挥,穷尽图片所有值得关注的点,但打tag要有边界和体系,不能直接根据关键词来临时创建一个tag。

搜索分为检索某一个素材或检索某一类素材。
与检索文字不同,检索图片最直观的依据是颜色和风格,但目前所有的素材管理软件用下来,感觉对颜色的识别和筛选都做不到完美,因此打算自己打tag和风格。检索时可以检索风格,关键词,颜色等,这样就比较方便了。
#途记
忘带了电脑充电线,也没带手机充电器,离谱的是鼠标底下的盖居然也被掀了,今天不能愉快的用电脑摸鱼了。
挪威芬斯克根的现代小屋

Modern cabin in Finnskogen, Norway
Google 字体知识库
Google Fonts 上线新网站,分享字体相关知识,除了一些普及字体基础名词的小文章以外,也有很多如何应用好字体的教学~
英国士兵抵达协助日军占领德国控制的中国青岛,约1914年1201 x 686

British soldiers arrive to assist Japanese troops in capturing the German-held Tsingtao, China, c. 1914 1201 x 686
一时不知道到底是谁实际控制了青岛
买了一个不粘锅,同居的“名师”不知道要用软的海绵擦刷锅,用了钢丝球。
好嘛,现在知道为什么不粘锅也粘锅了。
现在就是看到他进厨房做饭就要一边装作和他聊天,一边若无其事地把钢丝球藏到厕所里去。
#途记
Back to Top